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m6米乐网页版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过去读个博,几乎是“学硕”们的“专属”,“专硕”们大都走着的是“毕业—工作”这条路。随着现在就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就业门槛日渐提高,以及在国内“考博热”等诸多因素的驱使下,更多的专硕er们也加入到了“考博大军”中。

那么对于“专硕生”来说,要想读上博,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以及相比“学硕”,自身的优劣又有哪些呢?

且听小博逐一分解。

来源:网络

1

专硕考博真的比学硕难吗

1、专硕的先天不利

最常见的一件事,就是当知道一个人是学硕的时候,通常会对他抛出“你准备读博吗?”这样的问题;而对专硕生们,常问到的是“毕业了准备去哪儿工作?”

这种刻板印象早已深入人心,的确,专硕相比学硕,有着读博的“先天劣势”:

>>>>

培养要求不利好

各位研究生刚入学的时候,培养方案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专硕更注重培养“实践型的高级专业人才”,而学硕更注重产出“高端科研型人才”,一个面向社会、市场,一个向学界输入“潜力股”。

来源:高图考研网

再看看培养方案,专硕和学硕在“课程培养环节”是差不多的,但从“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两个侧重不一的“课外培养环节”就能看出差异。

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因此,为了达到“培养方案”上的毕业要求,学硕们在修完学位课程学分后,就要紧锣密鼓的开始进行小论文写作、参与学术会议;而专硕们则开始广投简历,一头扎进各单位进行实习。

从明面结果上来看,到毕业时,学硕们收获了一篇又一篇论文,或是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扎实理论功底;专硕们,则是在简历上关于实习介绍部分又多加了一行。

再看看各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就会发现“学硕水到渠成,专硕无从匹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定位的差异,导致专硕缺少申博所需的“论文成果”

>>>>

读博意识滞后

其实多数专硕们在入学的时候,没有读博的打算,往往是临近毕业发现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原因,才萌发的读博意愿;而在学硕群体中,较早开始谋划读博的比例较高。

读博意识不足,导致专硕生们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

对读博院校的招生信息搜集不到位个人材料准备仓促,容易犯错时间紧、备考任务重,容易心烦意乱

>>>>

学术人脉资源不足

很多“常年”实习在外的专硕生们,不比学硕生们能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因此直接接触到学术大佬的机会就小了很多,加上对“学术”信息的敏感度不高,获取渠道单一,导致:

缺少联系博导的“牵线人”对博导的相关信息掌握不全,始终确定不了合适人选部分博导的联系渠道不透明,导致“无从下手”

>>>>

升学渠道受限

在硕士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硕可以通过在第2年—第3年通过“硕转博”完成升级,相比之下,专硕就不能享受到这种“福利”。

2022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博连读政策

除此之外,以国内现有的博士培养体系来说,数量如此多的学科中,授予“phd”学位仍是主流,也就意味着对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学硕)的招生总量是要大于实践型(专硕)的,因此在专业选择的面上,专硕生们会受到一些限制。

2、专硕er的优势

>>>>

实践经验丰富

专硕生们在校期间通常参与较多的实践项目,或者是长时间在校外实习,练就了一身的社会本领,既包括专业上的务实能干,也有人际交往中的八面玲珑。

一些毕业后先参加了工作的专硕生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如果干出了成绩,能在圈内“小有名气”,甚至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比如像建筑、设计类专业,很多“专硕生”在工作中创造出了“优秀作品”,或者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再转过来成功读上博的案例就有很多。

下面几位都是小博的同届博士同学,看他们的个人履历是相当惊艳了有木有!!

大佬1

大佬2

大佬3(姓名均已省略)

很多导师出于各种原因(课题的开展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协作支持;工科类博导平时需要接一些“私活”赚些外快),因此需要很多的“社会资源”,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硕生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起“中间人/中介”的角色,自然会受到一些博导的喜爱。

>>>>

“工程博士”的政策眷顾

在前面的推文中,小博已经给各位介绍过“工程博士”。总的来说,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学费、奖助、培养模式等层面上和学术型博士的差异不是很大,对博士文凭依然有着“执念”的专硕们完全可以纳入考虑,并且在申博的过程中,工程博士对学术成果的要求显然要比学术型的博士低,这就增加了能申请上的概率。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博士学位毕业要求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型博士学位(工程博士)毕业要求

总体来看,专硕相比学硕,在读博这件事上确实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但主要是针对以“学术型”博士为目标的情况,像一些偏向实践类的专业、以及工程类博士的培养模式依然对专硕生们有着不小的需求。

整体上难,但并不代表着就没有希望,如果身为专硕的你们特别想读博,该怎么办呢?

2

专硕考博应对策略

>>>>

阶段定位

首先是要对自己的进行合理的评估:

读博目标

学术型博士?——要抓紧时间去弥补“学术成果”的漏洞

工程类博士?——机会会有很多,而且容易实现(这里主要指全日制的工程博士,因为非全的工程博士对个人财力、社会职务又有了新的要求,不将其考虑在内)

注意,工程类博士在申请前尤其需要关注“政策以及招生简章上”的各条要求,比如区分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的报名条件,对研究生期间科研经历的“特殊要求”,以及自己可以报考哪一类的招生项目。

天津大学2022年工程博士招生的报考条件以及其他要求

身处阶段

硕士应届?——要做好长线(1-2年甚至更久)准备,本身难度比较大,不要给自己“第一年必须上岸”的压力

硕士低年级——结合自己的“读博目标”开始准备学术论文,训练相应的专业技能。

已经毕业的往届生——结合考博现状,充分平衡工作(实习)和备考的时间分配,进行适当取舍。

值得注意的是,专硕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因此很多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最后的完成质量很低,需要提醒大家如果想读博,又是专硕出生,应该在低年级开始就培养自己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将原本的“弱项”通过1-2年的训练进行弥补。

来源:微博

>>>>

掌握考博资讯,发挥自身优势

专硕生们同样拥有着自己的“先天优势”,那么在做出阶段评估后的当务之急,便是广泛搜集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要么是对自己的“弱势项”没有过高考核要求的院校,要么是能提供不少工程博士名额的专业。

>>>>

趣味相投的套磁

在确认好目标院校后,对博导的甄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身为专硕的你,应该在前期通过身边的资源、人脉,或者是网上的一些公开资源,有意识的去避开一些“唯论文”的导师,如果贸然联系这样博导,会对自己很不利。

如果身边的人脉资源有限只能搜集到公开资源怎么办?可以抓住以下特点去联系:

搜索团队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发现论文数量不多(导师很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实践项目上,对学术的要求不那么苛刻)导师或团队经常出席各类活动,有新闻报道,但是其中纯粹关乎“学术”的不多,以社会交往性为主,这样的导师或许更青睐专硕er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xx团队应邀参加某活动,指导xx工作;)

但是,这些也只能做个应急参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通过熟人去真正了解博导对学生的能力诉求是什么。同时,国内的读博越来越卷,很少有一次套磁就能遇到“对的人”,基本需要“海投”,所以“前期搜集导师信息,然后进行匹配取舍,再到开始联系”将会是个不小的体力活。

>>>>

专业技能夯实

其实不管是“论文成果”,还是工作实践能力,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个人的专业技能上。

论文成果是你的门面;社交、实践能力又是你为团队拉来项目、维护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在这背后,无论学硕还是专硕,都应花更多的时间去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备考这段特殊的周期,应该重视以下几条线:

回归专业的基础理论(把本硕期间的专业教材重温巩固)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当下重要的理论、研究进展)有清晰的研究兴趣点(能完成一份“及格”甚至“优秀”的博士科研计划书)

能做到以上几点,即使专硕出生,也能避免在与博导沟通的时候一问三不知,多多少少算是入了科研的门。

>>>>

心态调整

关于心态上的调整,前文已经说过,专硕相比学硕,在申博上势必会更难一些,所以在心态上首先要正视这个客观事实,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的专硕同僚们同样也觉得难。既然竞争学术型博士学位不太有利,那么可以把目标放在“工程博士”以及一些突出实践、社会性的专业学科上,在这些方面,专硕反而更具优势。

在备考期间,保持稳定的情绪,按照既定路线安心备考、隔绝掉外界的“杂音”也至关重要。

最后,希望各位专硕er们在面临压力的同时,要早做准备,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尽早规划接下来的一年半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考博岛,小歪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m6米乐网页版-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 »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