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逆向考研”流行,务实选择绝不是取巧“捡漏”-m6米乐网页版

封面评论 “逆向考研”流行,务实选择绝不是取巧“捡漏”

来源:封面新闻

□蒋璟璟

应对考研,广大考生奋力苦战,只求顺利“上岸”。然而,向来是“人往高处走”的考研,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逆向考研”。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从一般认知中排名更高、口碑更好的“双一流”院校,考向综合评价稍弱的“双非”院校读研。有观点认为,选择“双非”高校的考生,客观上分离了就读学校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打破唯名校论。(半月谈)

“逆向考研”看似反常,实则是个非常理性务实的选择。在考研大军不断扩充的前提下,选择个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院校作为目标先确保“上岸”,这也是一种可取的策略。所谓“逆向考研”,绝非不求上进,而恰恰体现了对学业与人生的清晰规划。这其中,少了一份想当然,多了一点基于成功概率与成本收效比的精确计算。

如果说,以往“考研”还带有强烈的荣誉性质,那么时至今日,考研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常规选项。考研,不再执着于名校,而更多瞄准了难易程度、专业优势以及就业前景,于是乎也就有了所谓的“逆向考研”趋势。“人多的地方不去”,这既是基于清晰的自我认知,也是一种取巧的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逆向考研”与近来勃兴的“反向旅游”,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上,其都是对于既有经验体系、趋同选择的跳出与否定,而另起炉灶自创一套标准来实现新的逻辑自洽。不管不顾地一味追逐名校,很多未必真的适合自己。与之相较,倒不如真就“逆向考研”,退一步海阔天空。

整体而言,“逆向考研”代表了理智,但于每个个体,却未必如此。事实上,“逆向考研”,同样正在形成新的无脑跟风。这其中,社交媒介上的“样本分享”,构成了强烈的而未必都是正面的影响。比如说,一些人热衷于“捡漏”,总想着能轻而易举地考进别人都不知道的“宝藏大学”“宝藏专业”;还有一些人被网络上天花乱坠的“传闻”撩拨得心痒难耐,心心念念,就是所谓“超高性价比”,对于未来的专业、就业抱以不切实际的期待,到头来大失所望“大呼上当”。

应该厘清的是,在资讯无比发达、信息充分流动的当下,考研“捡漏”越发趋近于不可能。“逆向考研”不该被表述为是一种占便宜的捷径,而理应全面梳理清楚其中的“取舍得失”。无论选择何种考研策略,对于现实与预期的准确判断,都是前提性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m6米乐网页版-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 » 封面评论 “逆向考研”流行,务实选择绝不是取巧“捡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