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圈所辞职到人大考研第一:带着必胜的决心一往无前-m6米乐网页版

从红圈所辞职到人大考研第一:带着必胜的决心一往无前

来源:d调魔法学园

编者按:如果仅将学历视为就业的跳板,那么对本科毕业就入职红圈所的本文嘉宾而言,全日制的读研似乎已无必要。但是,本文作者认为“人生不应设限”,放下红圈所的光环与高薪,得到的会是更多的可能性。如果犹豫不决,请在深思熟虑过后,带着必胜的决心一往无前。

嘉宾简介:樊汶青,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获得“马克昌杯”华中高校法律人职场精英挑战赛冠军&最佳文书奖、“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案例评论优秀奖等

樊汶青本科毕业后进入环球律师事务所从事投融资并购、资本市场等工作,在校期间曾于通商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团队实习。参加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研究生考试,获得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第一。

一、竞赛与法的启蒙

q:您曾参加过“马克昌杯”华中高校法律人职场精英挑战赛、“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等法律竞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比赛经历是什么呢?

和很多优秀的前辈与同学不同,本科期间我从来没有打过模法,也没有获得过大创奖项,而是选择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比赛,如与法学相关的公益诉讼、模拟会见当事人比赛等;法学之外,我还体验过文博讲解、商务谈判等赛事。可能因为出发点是“感到有趣”,所以我在备赛过程中会格外注重快乐比赛,心无压力往前冲。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加由武大主办的“马克昌杯”挑战赛,前半段赛程中评委老师仅会对选手们提交的法律文书等文件进行评判,彼时参赛选手还都互不相识。进入决赛后,分为个人单独展示、所有选手集体答辩两个环节。在3小时的集体答辩阶段,我发现同校的选手中只剩下我和另一位女生,环顾四周武大的大神,我们俩瑟瑟发抖。开场前互相鼓励,那位女生悄悄称呼我们的组合是“中南双雄”,其实颇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惨”

比赛开始后,诸位选手都展现出了敏捷的思维和雄辩能力,而或许是出于“中南双雄”间的惺惺相惜,我们在作答时常常不约而同地引用对方的观点,在彼此的观点上有所发展并互相成就,最终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此时再回顾,成绩来来去去,只成为简历上的一行介绍,而最珍贵的便是这一点“英雄惜英雄”的默契。

q:您认为竞赛经历给您带来了哪些成长与收获,这些收获对您后续的实务工作产生过什么积极影响呢?

竞赛让我学到的第一件事是敢于去争输赢。大学刚入学的时候,我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追求,保研、考研和出国都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勇敢站上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并且永远会有观众报以掌声。这一心态的转变对我而言特别关键。其次,对我来说,“竞争”并不是在场上与对手针锋相对,争个你死我活,而是一个自我战斗的过程,需要自己深刻思考如何在较长的备赛期间内不断挖掘与培养自己的优势。特别地,法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闷头”做事,因此和自我竞争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最后,是关于输赢的平常心。并不是只有获得冠军才是每条路最好的终点,输了比赛的时候,我就把一次次机会当作大师私塾课,能免门票现场观摩交流真的是超值的体验(甚至还和很多优秀同学都成为了朋友!)。

其次,我在比赛中拥有了很多接触陌生领域并快速学习的机会。很多法律竞赛所需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尚未或无法在课堂上接触到的,但这并不代表低年级的同学无法参与该等竞赛,相反,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不可能奢求等到自己学到满分才开始接受挑战,这也不符合挑战随机出现的基本规律。在备赛时,我经常遇到不熟悉的部门法问题,刚开始或许觉得困难重重,但时间一久,也会习惯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检索学习,并做好迎接比赛的准备。

以上两点都为我后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自我挑战也是自我要求,我注意到优秀律师会在意从自己电脑里写下的每一行字,绝不会允许自己或周边同事对待工作存在任何糊弄的情况,这样的态度值得每一位初年级律师学习。其次,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见完全陌生的行业领域,或需要从零开始进行法律检索,本科参加竞赛时积攒下来的经验能帮助我在面对陌生问题时快速镇定下来,迅速投入工作状态。

当然,曾经参加比赛的我不可能知道未来的自己能从这些经历中收获什么。面对选择,我只是单纯地投出了“i’m in”的一票,然后享受比赛的快乐,其他的收获对我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彩蛋。

(图:本科时参加比赛)

二、选择与选择之间

q:您曾在红圈所实习与正式就职共两年的时间,顶级律所的工作强度如何?您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呢?

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到“光环”之外的律所生活状态。记得我第一次进入红圈实习,某天下午五点合伙人安排我做一份研究,我评估了一下工作量后怯生生问,“下班之后还可以提交吗?”合伙人一愣,告诉我可以。我后来才知道,原来六点下班不是所有工作的规律。

工作强度大几乎成为大家观念中部分律所的“标配”,而具体加班时长也会随着项目的忙碌程度有所区别。我很难片面地对这样的工作模式作出评价,对于了解之后仍然选择成为top所律师的同学来说,这条路一定是有值得追寻和学习的空间;而对于离开top所的同学,也一定是知晓天地本来广阔,人生大有可为

加班有时会苦中作乐。去年某个时间紧急的项目上,我们几名同事需要连夜standby改协议。深夜的办公室很安静,连着我们的思维都迟钝下来,只能通过打字的声音确认彼此还醒着。等到连困都不困了,居然有金色的阳光从对面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进来。昼伏夜出惯了,大家像是见到阔别已久的奇景,纷纷拿出手机拍起照来。

(图:清晨5:53的阳光)

我很幸运能拥有家人般的同事,压力大时,他们就是最有力的support。团队之前的习惯是每天中午一起吃饭,边吃边聊聊八卦吐吐槽,实习生同学还会不时分享写论文的烦恼,欢笑之间会给人带来又读了一个法学院的错觉。

“tgif”(thank god it’s friday)的周五晚,大家还会愿意放弃早睡的机会,找个清吧喝酒聊天,聊到一两点又醉又困,甚至都没有人愿意提再见。离职之后,工作中困难和压力大的时刻迅速忘了,只剩下这些“放学”后的消遣。

q:今年您以录取成绩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入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放弃工作,考研人大呢?

这两年市场环境很差,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确实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是我的深思熟虑与决心支撑着我的决定。

首先,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源于环境赋予的锚点,在律所时有很多机会和其他团队、律所或中介的同事合作交流,我经常从他们身上学习工作思维与handle一切的能力。自己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思路、表达和方法尽全力用起来,而被合伙人或资深律师纠正过的错误,我也争取不会再犯第二次。当得到的外部肯定足够多,我才模模糊糊有个意识,“噢,原来我做的还算不错”。这种意识形成了信心,让我相信自己不管在哪里都不会甘于平庸,于是有勇气挑战辞职后的不确定性。

其次,如果把工作符号化,一个光鲜的符号有时也是一种桎梏。以我本科毕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律所的履历来看,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我已经是“运气好地获得了最佳选择”,因此相比于其他背景优秀才进入红圈的同学,我不应该离开。这种所谓“最佳选择”的观念会限制人对于未来的想象力,而如果在相对年轻的年纪就放弃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无疑是可惜的。

(图:很喜欢的一段话)

人大一直都是我的梦校,我在大四时也曾经备考过,但很遗憾当时没有被录取。开始思考离职后的可能性时,去人大读书成为了我最渴望的事情。起初,我还带着“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这样狭隘的观念。一直等看到自己的成绩,我才敢于真正想象未来的生活,阅读海量文献、做前人未有之研究、与卓越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交流……可能辛苦,但新旅程所能延展的机会是无限的。如果仅仅盯着就业,而忽视了超出此前预期的这一切可能性,或许是得不偿失。

之前看过vlogger井越讲的一段故事,他向自己严厉的导师长篇大论自己准备退学的规划时,导师只是轻飘飘地对他说,“人只要保持远视的时候,如果不断有新的选择,终归是很好的。”这句话隔着赛博空间鼓励了我很久。

q:脱离学校环境两年后备考研究生考试,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否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呢?

去年九月备考之前,我很忐忑能否找到在校的学习状态。而当真正回到熟悉的校园,感受着生活的节奏突然放缓,时间再次只由自己掌握,翻开纸质书这件曾经奢侈的事情如今轻而易举。更重要的是,我享受这样的生活。于是我知道,这个选择一定是靠谱的,接下来就考验自己的执行力如何了。

最头疼的难题可能是时间。相比于三五月开始复习的同学,即使我最大化每天的学习时长,所能调动的时间也不多。停不下来焦虑,但也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于是我在每一遍复习时都格外注重理解,力求学一遍就有一遍的效果。即便如此,我也直到十一月底才稍微感受到所复习的知识隐隐成为一个体系在脑内流动

奇妙的是,备考全程我都非常坚定,无论考试成绩如何,我都绝不后悔,可能也正是这种绝不后悔的决心,让我没有辜负这四个月

三、当下与未来

q:相信这几年的求学、工作时光不仅给您带来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同时也给予了您“向内生长”的力量,对于未来的自己,您有怎样的期许呢?

大一班上组织活动,请大家为四年后的自己写一段话。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聚餐,我们分发了当年的答纸。

18岁的我写:“现在我唯一希望的事情就是,读信的你不要摒弃自己的优点与理想,不要受到那些你曾经不认同的事情的影响,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就已经很好了。其实,不论你最终选择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我都衷心地祝福你,并且我相信那会是精彩、优秀、无畏的四年。”

不设限、更不放弃尝试,这让我变得富足。同样,现在的我无法预料自己未来的轨迹,只朴素地相信未来的自己比现在有智慧的多。如果非要说期许,那就希望无论遇见什么挫折,未来的自己都能带着必胜的决心一往无前。

作为一名摸着石头不断探路的法学小学生,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分享机会。“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希望能与每一位小伙伴们共勉。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 确幸

本期编辑 ✎juan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m6米乐网页版-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 » 从红圈所辞职到人大考研第一:带着必胜的决心一往无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网站地图